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423篇
地质学   2136篇
海洋学   43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Major geotechnical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involving silty–clayey soils are due to their low strength, durability and high compressibility of soft soils, and the swell–shrink nature of the overconsolidated swelling soils. Confronted with these problems, a suitable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ique is needed, for deep excavations in soft clays, for stability, durability and deformation control. Cement-stabilization is one of the alternatives. An increase i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reduction in deformability are the main aims of this method. Conventional cement-stabilization methods are used mainly for surface treatment. However, the use of cement has recently been extended to a greater depth in which cement columns were installed to act as a type of soil reinforcement (deep cement–soil mixing and cement jet grouting). In situ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hese silty–clayey soils are often variable and difficult to predict. For this reason cement-stabilization methods have a basic target to control the aforementione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hese clays so that the properties of a silty–clayey soil become more like the properties of a soft rock such as clayey shale or lightly cemented sandstone. So cement-stabilization of these soils is essential to control their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to predict their engineering behaviour for construction. In an effort to predict, classify and study the suitability of silty–clayey soils for cement-stabilization both slaking and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clayey–sand mixtures consisted of two types of clays, kaolin and bentonite. Finally diagrams were prepar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slaking and strength due to compaction, curing time and cement percentage and also to predict areas of efficient cement-stabilization.  相似文献   
62.
岩石三轴强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制岩石三轴压力室和配备液压泵与现有万能材料试验机组成岩石三轴试验系统,进行岩石三轴强度试验研究,并与其它方法比对,结果相近,满足了科研和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高原牌70kN和进口120,210kN瓷绝缘子的成分和结构性能,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三类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效成分除K2O外,70kN和210kN的SiO2,Al2O3,Fe2O3含量接近,主晶相基本相同,有刚玉,莫来石、石英和长石等;结晶相总量:70kN35%,120kN40%,210kN48%,这表明机械强度愈大,结晶相含量愈高,只需调整70kN原样的部分成分,粒度和工艺,即生产出高等级(如210kN)瓷绝缘子。  相似文献   
64.
Twenty-fiv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stress at onset of dilation, referred to herein as “the crack damage stress,” in heterogeneous dolomites and limestones. A simplified model for crack damage stress (σcd) is developed here using porosity, elastic modulus, Poisson's ratio and three empirical coefficients. The model shows that when porosity decreases and elastic modulus increases, σcd rapidly increases and approaches its maximum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when porosity increases and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s, σcd rapidly decreases and approaches its minimum value. 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for six heterogeneous limestone and dolomite formation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Israel.  相似文献   
65.
岩石圈流变机制的确定及影响岩石圈流变强度的因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讨论了确定岩石圈流变强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Byerlee定律,给出了在Anderson断层系统下三种断层的摩擦滑动强度公式,利用小标本实验结果外推,用大标本实验结果作约束,得到岩石圈几种典型岩石的脆性破裂规律,利用上述结果和传统的方法,分别得到了鄂尔多斯和山西裂谷两个典型地区的流变强度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往的计算对岩石圈流变强度的估计过高,对脆性形变区估计不足,流变机制估计不对;岩石圈有力学分层的特性,但各地分层的深度范围不同,使得成层和力学作用变得复杂,讨论了水、应变率以及多相矿物对流变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多矿物岩石流变规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总结了近年来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流变规律的研究,阐述了多矿物岩石流变性质研究的意义和进展,再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模型,算术平均方法、几何平均方法和能量极小方法,最后,指出这方面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7.
依据高温高压岩石破裂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对 附近区域不同深度温压条件下岩石变形破坏性质及破坏失稳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在一次应力加载循环中,发生破坏的部位随时间具有向深部下迁的趋势。考虑到深度温压条件下岩石的渐进式破坏行为及突发失稳,对主震前震中附近区域小地震活动的增强、平静、活化等现象,以及b值等时间序列参数变化的可能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简单讨论了两类平静和两类b值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68.
软弱结构面粒度成分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软弱结构面一直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选取合理的力学参数对大坝建基面的选取及未来坝基抗滑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大量试验资料基础上, 研究了沉积岩地区某重力坝电站坝址区软弱夹层粒度成分和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不同稠度状态下的相关方程。并结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提出的用粒度成分定量指标选取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 对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滑带土动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地震高烈度区老滑坡的复活变形原因,本文对滑坡滑带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次试验采用扰动土样,制样基本物理指标按滑带土的现场测试指标确定,在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运用MTS810Teststar程控液压伺服土动三轴仪对单个样品逐级放大动应力的分级试验方法进行。侧向压力 (围压 )分别采用 100kPa、20 0kPa、300kPa三级,通过施加轴向振动荷载 (力 )模拟地震作用,振动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 1Hz,振幅随试样性质确定。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性质与其静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滑带土的动应力与动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滞后性及变形积累特点,动弹性模量与动强度的显著降低以及动阻尼比的显著增大特性。这揭示了动力作用下的滑坡复活原因之一,同时为滑坡稳定性评价和动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模拟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分析滑带土动力本构模型提供了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0.
黄土滑坡临滑预报的应变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北部地区黄土沉积巨厚,地质构造复杂,土体强度低,水敏感性强,各种类型的黄土滑坡广泛分布。黄土滑坡具有滑动规模大、滑动速度快、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黄土滑坡滑动时间预报,特别是临滑预报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重要意义。根据黄土力学性质试验与典型黄土滑坡变形分析研究结果,在对比分析黄土剪切应变特性与滑坡滑动破坏机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种黄土滑坡临滑预报的应变控制方法。建立了中、浅层与厚层黄土滑坡的应变破坏标准。经多处滑坡实例验证,结果基本合理,可应用于黄土滑坡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